【穷的今义和古义】“穷”是一个在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字,其含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古代,“穷”常带有贬义或描述某种状态,而在现代汉语中,“穷”更多地被用来形容经济上的匮乏或物质上的不足。本文将从今义和古义两个方面对“穷”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区别。
一、古义解析
在古代,“穷”有多种含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困窘、不得志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穷”常用来表示人生处境艰难、仕途不顺。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意为在不得志时应修养自身,在得志时应帮助他人。
2. 贫穷、贫乏
“穷”也指经济上的贫困。如《论语》中提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意思是君子即使贫穷也能坚守道义,而小人一旦贫穷就会胡作非为。
3. 尽头、极点
“穷”还表示“尽”或“到尽头”的意思。如“山穷水尽疑无路”,出自陆游的诗,意思是山已到尽头,水已到尽头,似乎没有路了。
4. 穷尽、极端
如“穷则变,变则通”,出自《周易》,意为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发生变化。
二、今义解析
在现代汉语中,“穷”主要用来表示经济上的贫穷或物质上的匮乏,有时也用于形容某事达到极限或彻底。
1. 贫穷、缺乏金钱
现代常用“穷”来形容一个人经济状况差,如“他家很穷,生活困难”。
2. 穷尽、用完
如“这个办法已经穷尽了”,表示方法或资源已经用到了极限。
3. 穷追不舍
表示紧追不放,如“警方穷追逃犯”。
4. 穷凶极恶
形容人非常凶狠、邪恶,如“穷凶极恶的歹徒”。
三、古今义对比表
| 项目 | 古义 | 今义 |
| 基本含义 | 困窘、不得志、贫穷、尽头 | 贫穷、缺乏金钱、穷尽、极端 |
| 用法 | 多用于文学、哲学、历史等语境 | 多用于日常口语及书面表达 |
| 情感色彩 | 多含贬义或中性 | 多含贬义或中性 |
| 典型例子 | “穷则独善其身”、“山穷水尽” | “他家很穷”、“穷追不舍” |
| 延伸意义 | 引申为人生处境、道德修养 | 引申为经济状况、行为方式 |
四、结语
“穷”字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和用法,反映了语言随社会发展的演变过程。了解“穷”的古今义,有助于我们在阅读古文或理解现代汉语时更准确地把握其含义。同时,这也提醒我们,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