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模狗样词语意思】“人模狗样”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外表看起来像个人,但行为举止却非常粗俗、不体面,甚至令人讨厌。这个词语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多用于批评或讽刺那些表面光鲜、内心却十分不堪的人。
一、词语解释
| 项目 | 内容 | |
| 中文名称 | 人模狗样 | |
| 拼音 | rén mó gǒu yàng | |
| 含义 | 形容一个人表面上像个正常人,但实际上行为举止低劣、不体面,令人反感。 | |
| 词性 | 褒义? | 否,是贬义词 |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口语或书面语中,带有讽刺意味,常见于批评他人行为不当的情况。 | |
| 近义词 | 假模假样、衣冠禽兽、道貌岸然 | |
| 反义词 | 正人君子、品行端正、仪表堂堂 |
二、词语来源与演变
“人模狗样”最早出现在民间俗语中,具体出处难以考证。其结构上,“人模”指的是人的样子,“狗样”则是对动物的贬称,合起来就是“看起来像人,实际上像狗”,形象地表达了外表与内在的巨大反差。
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网络语言和日常交流中,用来形容那些虚伪、做作或者行为不端的人。
三、用法示例
| 句子 | 说明 |
| 他虽然穿着西装,但举止粗鲁,真是人模狗样。 | 表达对他外表与行为不一致的不满。 |
| 那个经理整天装得很有教养,其实是个十足的人模狗样。 | 用于讽刺某人假装正经,实则不堪。 |
| 你别看他现在人模狗样,以前可没少干坏事。 | 表达对他过去行为的批评。 |
四、注意事项
1. 语气问题:使用此词时需注意场合,避免冒犯他人。
2. 适用对象:适合用于描述行为不当的人,不宜泛化使用。
3. 文化背景:该词源于民间语言,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口语化特点。
五、总结
“人模狗样”是一个富有讽刺意味的成语,强调的是外表与内在的矛盾。它不仅反映了人们对“表里不一”的反感,也体现了汉语中丰富的表达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类词语有助于更生动地表达观点,但也应注意语气和对象,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或冲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