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刘备是谁】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他以仁德著称,与关羽、张飞结为异姓兄弟,共同创立了蜀汉政权,成为三国时代的重要人物之一。
在乱世之中,刘备凭借自己的智谋和人格魅力,逐渐积累势力,最终与曹操、孙权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他的经历和精神在中国历史上被广泛传颂,被誉为“仁义之主”。
一、刘备的基本信息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姓名 | 刘备 |
| 字 | 玄德 |
| 生卒年 | 161年-223年6月10日 |
| 籍贯 | 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 |
| 身份 | 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 |
| 绰号 | 刘皇叔、仁义之主 |
| 主要成就 | 建立蜀汉政权,与曹操、孙权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
| 代表人物 | 关羽、张飞、诸葛亮 |
| 历史评价 | 仁德宽厚,善于用人,有远大志向 |
二、刘备的生平简述
刘备出身于一个没落的汉室宗亲家庭,早年靠织席贩履为生。他性格沉稳,重情重义,广结贤士,深得人心。他先后依附于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等势力,但始终没有放弃恢复汉室的理想。
后来,他在荆州得到诸葛亮的帮助,逐渐壮大实力。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后,刘备联合孙权击败曹操,占据荆州,并逐步发展为一方霸主。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定都成都。
刘备一生致力于匡扶汉室,虽未完成统一大业,但他以仁德和智慧赢得了百姓的爱戴,也奠定了蜀汉的基础。
三、刘备的历史意义
刘备虽然在军事上不如曹操和孙权,但他以“仁”治天下,注重人才选拔和道德修养,使得蜀汉政权在动荡中得以稳定发展。他的故事也成为后世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的重要题材,如《三国演义》中对他的描写尤为突出。
总的来说,刘备是三国时期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政治家和军事领袖,他的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忠义与仁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