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跋扈的基础意思飞扬跋扈的基础意思是什么】“飞扬跋扈”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行为举止傲慢、不羁、气势凌人。这个成语虽然在现代使用中多带有贬义,但其原始含义和语境却较为复杂。
一、基础意思总结
“飞扬跋扈”原意是指马匹奔跑时扬起尘土、踢踏前行,形容马匹奔腾有力、气势汹涌。后来引申为人的言行举止高傲、放纵、不受拘束,甚至带有蛮横无理的意味。
该词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常用于描述性格桀骜不驯、不守规矩的人物,尤其在文学作品中常见。
二、详细解释与用法对比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飞扬跋扈 |
| 拼音 | fēi yáng bá hù |
| 字面意思 | 马匹奔跑时扬起尘土,踢踏前行,形容气势旺盛、动作猛烈。 |
| 引申意思 | 形容人行为傲慢、放纵、不守规矩,有时也指性格倔强、不轻易屈服。 |
| 感情色彩 | 多为贬义,表示对人态度或行为的不满。 |
| 常见用法 | 用于批评某人态度傲慢、行为霸道、不讲道理。 |
| 出处 | 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其人飞扬跋扈,不可教训。” |
| 近义词 | 傲慢无礼、桀骜不驯、狂妄自大 |
| 反义词 | 谦虚有礼、温顺恭谨、循规蹈矩 |
三、使用场景举例
1. 描写人物性格:
“他从小就飞扬跋扈,从不听从长辈的劝告。”
2. 批评行为表现:
“你这样飞扬跋扈,别人怎么愿意和你合作?”
3. 文学作品中:
“将军生性飞扬跋扈,常因小事与同僚争执。”
四、总结
“飞扬跋扈”最初是形容马匹奔腾有力,后来引申为人性格或行为上的高傲、放纵。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贬义,形容人态度傲慢、行为霸道。了解其本义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方式。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成语在古文或现代文学中的具体应用,可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