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说过的一句话】在佛教经典中,佛陀释迦牟尼的许多教诲都深刻影响了人类的思想与文化。虽然他并未留下书面著作,但他的弟子们通过口传和后来的经文记录,将他的智慧传承下来。其中,有一句广为流传、被多次引用的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句话不仅体现了佛教的核心教义,也蕴含着深刻的道德与人生哲理。
一、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句话出自《法句经》(Dhammapada),是佛陀教导众生修行的根本原则。它简明扼要地概括了佛教的基本精神:
- 不作恶:避免伤害他人,遵守道德规范;
- 行善事:积极帮助他人,培养慈悲心;
- 净化内心:通过修行去除烦恼,达到心灵的清净;
- 遵循佛法:一切行为皆应以佛法为指导,追求觉悟与解脱。
这不仅是修行者的行为准则,也是普通人提升自我、改善社会的重要指引。
二、表格展示
| 内容 | 解释 |
| 诸恶莫作 | 不做任何有害于自己或他人的事情,遵守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
| 众善奉行 | 积极行善,如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度波罗蜜。 |
| 自净其意 | 通过修心、冥想、观照等方式,净化内心,消除贪、嗔、痴等烦恼。 |
| 是诸佛教 | 这是所有佛教教义的根本,是修行者应当遵循的核心原则。 |
三、延伸思考
这句话之所以被广泛传颂,是因为它不仅适用于佛教徒,也适用于所有人。无论信仰为何,一个人若能做到“不作恶、行善事、净其心”,便能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安宁与幸福。它提醒我们,真正的修行不在形式,而在内心的转变与行动的实践。
在现代社会中,面对纷繁复杂的诱惑与压力,这句话更显珍贵。它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通往内在平和与外在和谐的道路。正如佛陀所言,一切善行与智慧,皆源于对自我的觉察与对众生的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