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舞足蹈是什么意思】“手舞足蹈”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非常高兴、激动或兴奋时的举动。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在情绪高涨时,身体不由自主地摆动,手脚一起舞动的样子。
一、成语解释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手舞足蹈 |
| 拼音 | shǒu wǔ zú dào |
| 出处 | 《诗经·郑风·狡童》:“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后世引申为形容人高兴时的动作) |
| 含义 | 形容人因极度高兴、激动或兴奋而手和脚都舞动起来,动作夸张 |
| 用法 | 多用于口语或书面语中,表示情绪激动的状态 |
| 近义词 | 兴高采烈、欢天喜地、喜不自胜 |
| 反义词 | 勃然大怒、愁眉苦脸、无精打采 |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节日庆典:在春节、婚礼等喜庆场合,人们常常手舞足蹈,表达喜悦。
2. 比赛胜利:运动员赢得比赛后,可能会激动得手舞足蹈。
3. 意外惊喜:当一个人得到意想不到的好消息时,也可能会手舞足蹈。
4. 孩子玩耍:小孩子在开心的时候,常常用手舞足蹈来表达快乐。
三、注意事项
- “手舞足蹈”虽然形象生动,但使用时要根据语境判断是否恰当。
- 在正式场合或书面语中,应避免过度使用此成语,以免显得不够庄重。
- 成语虽有固定含义,但在不同语境下也可灵活运用,增加语言的表现力。
四、总结
“手舞足蹈”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描述人在极度高兴或激动时的身体表现。它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也让人更容易理解他人的情绪状态。在日常交流中,适当使用这类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趣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