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下阿蒙解释意思】“吴下阿蒙”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原意是比喻人学识浅薄、没有才能。后来多用于讽刺或自嘲,表示自己或他人知识匮乏、见识不广。下面将从出处、含义、用法及常见搭配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1. 出处
“吴下阿蒙”最早见于《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故事讲的是东吴名将吕蒙原本文化水平不高,后来经过学习,变得有才学,因此被称作“吴下阿蒙”。
2. 含义
原指吕蒙在未学习前的愚钝状态,后引申为对知识浅薄、见识短浅者的称呼,也可用于自谦。
3. 用法
多用于贬义或自谦语境中,如:“你别再叫他‘吴下阿蒙’了,他现在可不一样了。”
4. 近义词
才疏学浅、学识浅薄、无知无识
5. 反义词
博学多才、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6. 使用场景
- 讽刺他人知识不足
- 自我调侃,表达谦逊
- 文学作品中形容人物成长前的状态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
| 含义 | 比喻人学识浅薄、没有才能;也可用于自谦 |
| 用法 | 贬义或自谦,常用于讽刺或自我调侃 |
| 近义词 | 才疏学浅、学识浅薄、无知无识 |
| 反义词 | 博学多才、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
| 使用场景 | 讽刺他人、自谦、文学描写人物成长前状态 |
三、结语
“吴下阿蒙”虽源自古代典故,但其含义在现代仍具有现实意义,提醒人们不断学习、提升自我。在日常交流中,若能恰当使用这一成语,既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也能体现文化底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