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所有虚词的意思解释】《苏武传》是《汉书》中的一篇重要人物传记,讲述了西汉时期使节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仍坚守气节的故事。文章语言古朴,文言色彩浓厚,其中包含大量虚词,这些虚词在句中起到连接、修饰、语气等作用,理解它们对于准确把握文意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苏武传》中出现的主要虚词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列出其含义与用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一、虚词总结
在《苏武传》中,常见的虚词包括“之”、“于”、“以”、“而”、“者”、“也”、“乎”、“焉”、“则”、“其”等。以下是对这些虚词的详细解释:
| 虚词 | 用法 | 含义/功能 | 例句 | 解释 |
| 之 | 助词 | 表示领属关系或宾语前置 | “汉亦留之相当。” | “之”指代苏武,作动词“留”的宾语 |
| 之 | 代词 | 指代人或事物 | “欲因此时降武。” | “之”指代苏武 |
| 于 | 介词 | 表示处所、对象或比较 |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 “于”表示动作发生的地点 |
| 以 | 介词 | 表示原因、手段或目的 | “以状报武。” | “以”表示用……的方式 |
| 以 | 连词 | 表示目的 | “以求归。” | “以”表示为了…… |
| 者 | 助词 | 表示停顿或指代人或事物 |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 “者”用于句末,加强语气 |
| 也 | 助词 | 表示判断或肯定 | “此必及我。” | “也”用于句末,加强语气 |
| 乎 | 助词 | 表疑问或感叹 | “何以汝为见?” | “乎”表示疑问 |
| 焉 | 助词 | 表示语气或指示 | “吾与子之父,同朝为臣。” | “焉”用于句末,表语气 |
| 则 | 连词 | 表示顺承或转折 | “则得生。” | “则”表示“就” |
| 其 | 代词 | 指代前文提到的人或事 | “其后,单于复欲降武。” | “其”指代“后来” |
| 而 | 连词 | 表示并列、承接或转折 | “不降,何以见帝?” | “而”表示“却” |
| 乃 | 副词 | 表示时间或条件 |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 | “乃”表示“于是” |
二、总结
《苏武传》作为一篇经典文言文,虚词的使用非常丰富。掌握这些虚词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意图。通过上述表格可以看出,虚词在文言文中承担着重要的语法功能,如表示人称、时间、条件、目的等。
在阅读文言文时,不仅要关注实词的意义,还要注意虚词的用法。只有全面理解文言结构,才能真正体会到古代文学的语言魅力和思想深度。
注: 本文内容基于《汉书·苏武传》原文整理,旨在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文言虚词的用法,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