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汤蹈火的正确意思】“赴汤蹈火”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为了某种目标或信念,不惜冒着极大的危险去行动。然而,很多人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并不准确,甚至误以为它只是简单的“勇敢无畏”。实际上,它的含义远比表面看起来要深刻。
本文将从成语的来源、含义、用法以及常见误解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正确意思。
一、成语来源
“赴汤蹈火”最早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夫赴汤蹈火,死而不悔。”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人为了理想或信念,即使面临死亡也毫不退缩的精神。
在古代,“汤”指滚烫的水,“火”指烈焰,因此“赴汤蹈火”原意是“跳进滚水,踏进烈火”,比喻面对极端危险仍不退缩。
二、成语含义
| 项目 | 内容 |
| 基本含义 | 比喻为了某种目的,甘愿承受极大的危险或痛苦。 |
| 引申意义 | 表示一种坚定的决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
| 使用场合 | 多用于赞扬他人的勇敢、忠诚或牺牲精神。 |
| 色彩倾向 | 中性偏褒义(强调勇气与决心) |
三、常见误解
1. 误以为是“勇敢无畏”
虽然“赴汤蹈火”确实包含勇敢的意思,但更强调的是“明知危险仍不退缩”的精神,而不仅仅是“不怕死”。
2. 误认为是“冲动行事”
有些人可能认为这是盲目冒险,但实际上,该成语更多用于有明确目标和坚定信念的情况下。
3. 误用于贬义语境
在某些情况下,若使用不当,可能会被理解为“鲁莽”,但本意并非如此。
四、正确用法举例
| 句子 | 说明 |
| 他为了救落水儿童,毫不犹豫地跳入河中,真是赴汤蹈火。 | 表达了他为了救人不顾自身安危的行为。 |
| 革命先烈们赴汤蹈火,只为换来今天的和平生活。 | 强调他们的牺牲精神和坚定信念。 |
| 这项工作风险很大,但他仍然愿意赴汤蹈火去完成。 | 表现出他对工作的责任感和担当。 |
五、总结
“赴汤蹈火”不仅仅是一个描述勇敢的成语,它更深层次地表达了一种为理想、信仰或他人而甘愿承受巨大风险的精神。在使用时应结合具体语境,避免误解其真正含义。
表格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赴汤蹈火 |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 基本含义 | 甘愿承受极大危险或痛苦 |
| 引申意义 | 坚定信念、无私奉献 |
| 使用场合 | 赞扬勇敢、牺牲精神 |
| 常见误解 | 仅指“勇敢”或“冲动” |
| 正确用法 | 用于表达坚定决心和无私奉献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赴汤蹈火”不仅是一种行为表现,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理性理解并恰当使用这一成语,以尊重其原本的文化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