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秋风辞原文】《秋风辞》是汉武帝刘彻所作的一首诗,属于乐府诗体。这首诗写于他巡游河东时,借秋风之景抒发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功业未竟、壮志难酬的复杂情感。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汉代诗歌中较为经典的作品之一。
一、
《秋风辞》共四句,以秋风起兴,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景象,并引出作者对人生短暂、功业未成的感叹。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也有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体现了汉武帝在位期间的雄心与无奈。
二、原文及释义
原文 | 释义 |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 秋风刮起,白云飘动;草木枯黄,大雁南飞。 |
兰芳而萎兮,菊茂而香。 | 兰花虽美却凋谢,菊花虽盛却芬芳。 |
人之情兮,岂不悲哉! | 人的情感啊,怎能不悲伤呢! |
乐极兮哀来,心忧兮愁思。 | 快乐到了极点,悲哀便随之而来;心中忧虑,思绪纷乱。 |
三、赏析要点
1. 情景交融:诗中通过“秋风”、“白云”、“草木”等自然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2. 情感深沉: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体现出一种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和人生哲思。
3. 结构紧凑:全诗四句,语言简练,但层次分明,情感递进,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四、历史背景
《秋风辞》创作于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当时刘彻巡视河东郡,看到秋日景象,触景生情,写下此诗。此时的汉武帝正值壮年,正致力于开疆拓土、巩固政权,但诗中流露出的却是对人生短暂、功业未竟的感慨,反映出他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五、总结
《秋风辞》作为汉武帝刘彻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其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作为一代帝王的胸襟与情怀。诗中通过对秋景的描写,抒发了对人生、时光、功业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