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林尽染基础解释是什么】“层林尽染”是一个常用于描写秋日景色的成语,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其中“霜叶红于二月花”形象地描绘了秋天枫叶红透山林的景象,后人将这种景象概括为“层林尽染”。
一、基础解释
“层林尽染”指的是山林中层层叠叠的树木,在秋风或霜降之后,叶子逐渐变红、变黄,整个山林仿佛被染上了一层绚丽的颜色。它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也常用来比喻事物发展到高潮或达到极致的状态。
项目 | 内容 |
成语来源 | 唐代杜牧《山行》 |
字面意思 | 层层树林都被染上了颜色 |
引申意义 | 形容景象壮丽或事物发展到极致 |
使用场景 | 描写秋景、艺术创作、文学表达等 |
二、常见用法与例子
1. 描写自然景色
- 例句:深秋时节,山峦层林尽染,美不胜收。
- 解释:形容秋天山林色彩斑斓,非常美丽。
2. 比喻事物发展到高潮
- 例句:这场活动达到了高潮,现场气氛层林尽染。
- 解释:虽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景色,但用来形容情绪高涨、氛围热烈。
3. 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 例句:作者用“层林尽染”来渲染秋天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浓厚的季节感。
- 解释:在文学中,“层林尽染”常被用来营造意境,增强画面感。
三、相关词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层林尽染”的关系 |
秋高气爽 | 天气晴朗、凉爽 | 描述秋季气候,与“层林尽染”共同构成秋景 |
五彩缤纷 | 颜色丰富 | 与“层林尽染”有相似之处,但更广泛 |
金桂飘香 | 指桂花香气 | 与“层林尽染”不同,侧重嗅觉而非视觉 |
四、总结
“层林尽染”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成语,既可用于描述秋日山林的美丽景象,也可用于比喻事物发展到极致的状态。其来源于古诗,经过长期使用,已成为汉语中极具表现力的词汇之一。了解其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如需进一步探讨其在现代语境中的应用,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