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在野八月在宇全诗及译文】《七月》是《诗经·豳风》中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内容主要描述了古代农耕社会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和自然变化,反映了当时人民的辛勤劳作与对生活的感悟。诗中“七月在野,八月在宇”是其中的经典句式,生动描绘了季节更替带来的物候变化。
一、诗歌总结
《七月》是一首以时间顺序为主线的农事诗,通过描述一年中每个月份的农事活动、节令风俗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展现了先民们顺应自然、勤于劳作的精神风貌。诗中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全诗共16章,内容涵盖从春到冬的四季农事、狩猎、纺织、祭祀等活动,体现了古代农业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诗歌原文及译文对照表
原文 | 译文 |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七月蟋蟀在田野,八月躲进屋檐下,九月钻进房门边,十月蟋蟀爬到我的床底下。 |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 春天阳光明媚,黄莺开始啼叫。 |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 女子拿着深筐,沿着小路走,去采摘嫩桑叶。 |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 春天白昼漫长,妇女们采集白蒿,人数众多。 |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 七月火星西沉,九月开始缝制冬衣。 |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 一月北风呼啸,二月寒气逼人。 |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 没有衣服没有麻布,怎么度过这一年? |
三之日于原,四之日献羔。 | 三月去原野放牧,四月献上小羊。 |
五月鸣蜩,六月莎鸡振羽。 | 五月蝉声阵阵,六月纺织娘振翅飞舞。 |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七月蟋蟀在田野,八月躲进屋檐下,九月钻进房门边,十月蟋蟀爬到我的床底下。 |
一之日凿冰冲冲,二之日纳于凌阴。 | 一月凿冰咚咚响,二月把冰藏进冰窖。 |
三之日纳于宫中,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 三月将冰放入宫中,四月早起,献上羔羊和韭菜。 |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 九月寒霜初降,十月清扫谷场。 |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 一月北风呼啸,二月寒气逼人。 |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 没有衣服没有麻布,怎么度过这一年? |
三、诗歌特点总结
- 时间线索清晰:全诗按月份顺序展开,结构严谨。
- 语言质朴自然:用词简单,贴近现实生活。
- 内容丰富多样:涵盖农事、狩猎、纺织、祭祀等多种生活场景。
- 情感真挚动人: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艰辛与对未来的期盼。
四、结语
《七月》不仅是一首描写农事生活的诗,更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生活的写照。它让我们看到古人如何在自然规律中寻找生存之道,也让我们感受到那份朴素而坚韧的生命力。通过这首诗,我们得以窥见先民生活的点滴,体会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