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成针文言文铁杵成针的原文以及译文】一、
“铁杵成针”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故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传说。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年幼的李白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受到一位老妇人用铁杵磨成针的启发,从而领悟到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道理。
该故事虽非正史记载,但因其寓意深刻,常被用于教育孩子和鼓励人们持之以恒、不轻言放弃。以下是《铁杵成针》的文言文原文及现代汉语翻译,便于读者理解其内涵。
二、原文与译文对照表
| 文言文原文 | 现代汉语翻译 |
| 李太白少读书,未有所成,弃去。 | 李白小时候读书,没有取得成就,就放弃了。 |
| 一日,见老妪磨铁杵,问之。 | 有一天,他看到一个老妇人在磨铁杵,便问她原因。 |
| 曰:“欲作针。” | 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
|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 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于是回去继续完成学业。 |
三、故事寓意
“铁杵成针”的故事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 坚持就是胜利:即使面对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只要坚持不懈,最终也能成功。
- 毅力的重要性:老妇人用铁杵磨针,展现了非凡的毅力,也激励了李白重新开始学习。
- 启发与成长:李白因这一经历改变了态度,最终成为一代诗仙,说明外界的启发对个人成长有重要影响。
四、结语
“铁杵成针”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要因为暂时的挫折而放弃,而是要像老妇人一样,以坚定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这种精神都值得我们铭记和践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