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谦君子卑以自牧是什么意思】“谦谦君子,卑以自牧”是一句出自《易经》的古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谦虚有礼、低调内敛、自我修养极高的品德。这句话不仅体现了古代儒家思想中对君子人格的追求,也蕴含着深刻的处世智慧。
一、词语解释
| 词语 | 解释 |
| 谦谦 | 谦虚、恭敬的样子,表示态度温和、不骄不躁。 |
| 君子 | 古代对有德之人、有修养之人的称呼,代表理想的人格典范。 |
| 卑以自牧 | “卑”指地位低下或谦逊,“自牧”意为自我约束、自我修养。合起来是说:以谦逊的态度来修养自己。 |
二、出处与背景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最早见于《周易·谦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意思是:一个真正有德行的君子,总是保持谦逊的态度,并且以谦卑之心来修养自己,约束自己的言行。
在古代,这种思想被广泛推崇,尤其是在士人阶层中,被视为修身养性的核心理念之一。
三、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 为人处世:提醒人们在取得成就时不要骄傲自满,保持谦逊;
- 自我修养:强调内在的自律与道德提升,而非外在的炫耀;
- 人际关系: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互动,避免因傲慢而引发冲突。
四、总结
| 内容 | 说明 |
| 含义 | 表示谦虚有德之人,以谦卑的态度修养自己。 |
| 出处 | 《周易·谦卦》 |
| 哲学内涵 | 强调自我约束、内在修养,体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
| 现代启示 | 在现代社会中,仍可作为做人做事的重要指导原则,倡导低调、自律与谦和。 |
五、结语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不仅是古人对理想人格的描述,也是今天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品质。在快节奏、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保持谦逊与自省,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