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种参有什么参】在中国传统医学中,人参被誉为“百草之王”,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然而,除了我们熟知的“人参”之外,还有许多与“参”字相关的中药材,它们在功效、来源和用途上各有不同。那么,“十三种参”具体指的是哪十三种?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呢?下面将对这十三种常见的“参”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十三种参的概述
“十三种参”并非一个固定的标准术语,但在民间和部分中医文献中,常用来泛指多种具有类似功效或名称中带有“参”的中药材。以下是较为常见且被广泛认可的十三种“参”:
1. 人参
2. 西洋参
3. 党参
4. 太子参
5. 红参
6. 白参
7. 玄参
8. 桔梗(有时被称为“土参”)
9. 丹参
10. 三七(又称“田七”,有时也称“参”)
11. 川贝母(有时称为“川参”)
12. 甘草(因性味甘平,有时被归为“参类”)
13. 黄芪(部分文献中也被视为“参类”)
二、十三种参的对比表格
| 序号 | 中文名 | 英文名 | 性味归经 | 功效与用途 | 来源/植物种类 |
| 1 | 人参 | Ginseng | 甘、微苦,微温 |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生津 | 五加科植物人参 |
| 2 | 西洋参 | American Ginseng | 甘、微苦,凉 | 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 五加科植物西洋参 |
| 3 | 党参 | Codonopsis | 甘,平 | 健脾益肺,补中益气 | 桔梗科植物党参 |
| 4 | 太子参 | Pseudostellaria | 甘,微苦,平 | 益气健脾,生津润肺 | 石竹科植物太子参 |
| 5 | 红参 | Red Ginseng | 甘、微苦,温 | 大补元气,回阳救逆 | 人参加工品 |
| 6 | 白参 | White Ginseng | 甘、微苦,平 | 补气养阴,生津止渴 | 人参晒干品 |
| 7 | 玄参 | Scrophularia | 甘、苦,寒 | 清热凉血,滋阴降火 | 玄参科植物玄参 |
| 8 | 桔梗 | Platycodon | 辛、苦,平 | 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 菊科植物桔梗 |
| 9 | 丹参 | Salvia miltiorrhiza | 苦,微寒 | 活血调经,祛瘀止痛 | 唇形科植物丹参 |
| 10 | 三七 | Panax notoginseng | 甘、微苦,温 |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 五加科植物三七 |
| 11 | 川贝母 | Fritillaria | 甘,微苦,寒 | 清热化痰,润肺止咳 | 百合科植物川贝母 |
| 12 | 甘草 | Glycyrrhiza | 甘,平 | 和中缓急,润肺止咳,调和诸药 | 豆科植物甘草 |
| 13 | 黄芪 | Astragalus | 甘,微温 |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 | 豆科植物黄芪 |
三、总结
虽然“十三种参”并不是一个严格定义的分类,但上述这些药材在中医临床中常常被归为“参类”或具有相似的补益作用。它们在性味、归经、功效等方面各具特色,有的偏重于补气,有的偏重于养阴,还有的则以活血、化痰为主。
在使用时,应根据个人体质和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参”类药材,避免盲目进补。同时,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以确保安全有效。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一种“参”的详细用法或配伍禁忌,可继续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中医专业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