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门投止的意思是什么】“望门投止”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原意是看到人家的门就去投奔,形容在危急情况下急于寻找安身之处。后来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人在困境中无处可去,只能仓促寻找暂时的避难之所。
一、成语释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望门投止 |
| 拼音 | wàng mén tóu zhǐ |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 原意 | 看到人家的门就去投奔,形容急于寻找安身之处 |
| 引申义 | 在困境中无路可走,被迫临时寻找避难所 |
| 使用场合 | 多用于描述人在危急或无助时的行为 |
| 情感色彩 | 中性偏负面(带有无奈、紧迫的情绪) |
二、详细解释
“望门投止”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当时王符在《潜夫论》中提到:“人有困厄,望门投止。”意思是当一个人遇到困难和危险时,会不加选择地寻找可以依靠的地方,哪怕只是人家的门,也愿意进去寻求庇护。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走投无路时的处境,比如战乱、逃亡、被追捕等情况下的无奈选择。它强调的是“迫不得已”的状态,而不是主动选择。
三、使用示例
1. 古文例子:
“士之穷而无归者,望门投止,犹有所托。”——《后汉书》
2. 现代用法:
- 战争爆发后,许多平民望门投止,四处流浪。
- 他因债务问题被迫望门投止,最终被亲戚收留。
四、相关成语对比
| 成语 | 含义 | 与“望门投止”的区别 |
| 无家可归 | 没有家,没有依靠 | 更强调失去家庭或住所 |
| 流离失所 | 因战乱等原因失去住所 | 更强调被迫迁移的状态 |
| 无路可走 | 没有出路 | 更强调绝望情绪 |
五、结语
“望门投止”虽然字面意思简单,但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社会现实和人性挣扎。它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生活状态的写照。在现代社会中,虽然我们不再面临古代那样的生存危机,但在面对压力、困境时,“望门投止”依然能引发人们的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