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牧羊文言文翻译】“苏武牧羊”是中国古代历史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故事,讲述了西汉时期使者苏武在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始终不屈不挠、坚守气节的感人经历。该故事最早见于《汉书·苏武传》,后被广泛传颂,成为忠贞不屈的象征。
以下是对《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部分的文言文原文及现代汉语翻译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进行对比展示。
一、文言文原文(节选)
>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曰:“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 居蛮夷之地,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二、现代汉语翻译(节选)
>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因为父亲的功绩而担任官职,兄弟几人都做了郎官。……
> 正好缑王和长水人虞常等人策划反叛匈奴。……
> 匈奴单于派卫律召苏武来接受审讯。苏武说:“如果我失去了气节,玷污了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朝呢?”于是拔出佩刀自刺。……
> 他被留在匈奴的土地上,拿着汉朝的符节放羊,无论睡觉还是起来都紧紧握着符节,符节上的牦牛尾毛都脱落了。……
> 苏武在匈奴一共待了十九年,最初是壮年出去的,等到回来时,头发和胡须都白了。
三、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对照表
| 文言文原文 | 现代汉语翻译 |
|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因父亲的功绩而做官,兄弟几人都做了郎官。 |
|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 正好缑王和长水人虞常等人策划反叛匈奴。 |
|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 匈奴单于派卫律召苏武来接受审讯。 |
| 武曰:“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 苏武说:“如果我失去了气节,玷污了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朝呢?”于是拔出佩刀自刺。 |
| 居蛮夷之地,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 他被留在匈奴的土地上,拿着汉朝的符节放羊,无论睡觉还是起来都紧紧握着符节,符节上的牦牛尾毛都脱落了。 |
|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 苏武在匈奴一共待了十九年,最初是壮年出去的,等到回来时,头发和胡须都白了。 |
四、总结
“苏武牧羊”的故事不仅展现了苏武坚定的爱国信念和崇高的民族气节,也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忠诚与气节的高度重视。他的精神影响深远,成为后世无数仁人志士的精神楷模。
通过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对照,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这段历史的真实面貌,同时感受到古文语言的精炼与力量。无论是从文学角度还是历史价值来看,“苏武牧羊”都是值得深入研究与传承的经典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