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手旁观的含义】“袖手旁观”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面对他人遇到困难或发生问题时,不主动参与、不提供帮助,而是站在一旁冷眼旁观的态度。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在关键时刻“双手插在袖子里”,不采取任何行动的行为。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袖手 | 手放在袖子里,表示不做事、不干预 |
旁观 | 站在旁边看,不参与其中 |
整体含义: 指在事情发生时,不主动参与、不给予帮助,只是在一旁观看。
二、成语来源
“袖手旁观”最早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虽然原意并非直接指“袖手旁观”,但后人借用此语,形容一种不作为的态度。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举例 |
工作中 | 同事遇到难题,你选择不帮忙,只在一旁看 |
家庭中 | 父母吵架,孩子不劝解,也不介入 |
社会事件 | 公共场合有人摔倒,众人围观却不施以援手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冷眼旁观、漠不关心、置身事外 |
反义词 | 积极参与、挺身而出、见义勇为 |
五、成语的现实意义
“袖手旁观”不仅是一种行为表现,更反映出一个人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在现代社会中,鼓励人们积极面对问题、勇于承担责任,避免成为冷漠的旁观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六、总结
“袖手旁观”是一个具有警示意义的成语,提醒我们在面对他人困境时,应多一份关怀与担当,而不是选择沉默与旁观。只有每个人都愿意伸出援手,社会才能更加温暖、更有力量。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