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不拔的基础解释】“一毛不拔”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吝啬、小气,连一根毛都不愿意拔出来。这个成语形象生动,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常用于批评那些在金钱或资源上极度节省甚至过度节俭的人。
一、成语释义
- 出处:出自《汉书·东方朔传》:“以一毛而拔天下。”后来演变为“一毛不拔”,用来形容极端吝啬。
- 字面意思:连一根毛都不愿意拔出来,比喻极度吝啬。
- 引申含义:指人在金钱、利益或资源上极其小气,不愿付出任何代价。
二、常见用法
使用场景 | 示例句子 | 说明 |
批评他人吝啬 | “他真是个一毛不拔的人,连请朋友喝杯咖啡都不肯。” | 表达对某人过于节省的不满。 |
自我调侃 | “我这个人一毛不拔,平时花钱都很精打细算。” | 用来自嘲自己的节俭性格。 |
文学作品中 | “他一生清贫,一毛不拔,却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 用于描写人物性格,带有一定褒义。 |
三、相关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成语/词语 | 说明 |
近义词 | 吝啬鬼、铁公鸡、小气鬼 | 都表示极度吝啬的意思。 |
反义词 | 慷慨大方、乐善好施、挥金如土 | 表示愿意分享、慷慨大度的性格。 |
四、使用注意事项
1. 语气较强:该成语通常带有较强的贬义,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和对象,避免冒犯他人。
2. 适用范围广:可用于口语、书面语,也可用于文学创作中。
3. 情感色彩:多用于讽刺或批评,但在特定语境下也可用于正面描写(如强调节俭精神)。
五、总结
“一毛不拔”是一个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人的吝啬行为。虽然其本意带有贬义,但在不同语境下也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效果。理解其含义及使用方式,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
通过以上内容的整理,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一毛不拔”的基本含义、用法以及相关词汇,帮助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