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救药是什么意思】“无可救药”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事已经到了无法挽回、无法挽救的地步。这个词语带有强烈的负面色彩,通常用来表达对某种行为、状态或结果的失望与无奈。
一、
“无可救药”原意是指药物无法治愈的病,后来引申为事情或人的状况已经严重到无法通过任何手段加以改变或挽救。它多用于批评或感叹某些行为、习惯或状态已达到不可逆转的程度。
该词常见于日常口语和文学作品中,强调一种绝望感和无能为力的情绪。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在不恰当的场合使用,以免造成误解或伤害他人感情。
二、表格形式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无可救药 |
| 拼音 | wú kě jiù yào |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人之病也,非一日之疾;其亡也,亦非一朝之祸。故曰:‘无可救药’。” |
| 含义 | 形容事情或人已经严重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行为、态度或事物的状态已无法改变。 |
| 情感色彩 | 负面,带有失望、无奈、绝望的情绪。 |
| 近义词 | 无药可救、不可救药、积重难返 |
| 反义词 | 有救、可救、可以挽回 |
| 使用场景 | 批评、感叹、描述严重问题等场合 |
| 注意事项 | 避免在正式或敏感场合过度使用,以免造成误解或冒犯。 |
三、结语
“无可救药”虽然字面看似严厉,但在实际使用中,往往是为了表达一种深刻的情感或对现状的无奈。理解其含义并合理使用,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同时也能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