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掐丝珐琅】掐丝珐琅,又称“景泰蓝”,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它以金属胎体为基础,通过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成品色彩绚丽、工艺精湛,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掐丝珐琅是一种以铜或金银为胎体,表面镶嵌细丝并填入彩色珐琅釉料,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的装饰性工艺品。其历史可追溯至元代,明代景泰年间(1450-1457)最为盛行,因此得名“景泰蓝”。掐丝珐琅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也反映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成果。
该工艺融合了金属加工、绘画、陶瓷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如今,掐丝珐琅仍然在现代设计中广泛应用,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结合的典范。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中文名称 | 掐丝珐琅、景泰蓝 |
| 起源时期 | 元代(约13世纪) |
| 盛行时期 | 明代景泰年间(1450-1457) |
| 材料 | 铜、金银、珐琅釉料、金丝等 |
| 工艺步骤 | 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 |
| 特点 | 色彩丰富、图案精美、工艺复杂 |
| 文化意义 | 中国传统手工艺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 |
| 现代应用 | 装饰品、艺术品、文创产品等 |
| 制作难度 | 高,需多道精细工序,对匠人要求极高 |
如需进一步了解掐丝珐琅的历史发展、著名作品或制作过程,可继续深入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