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打落水狗出自哪篇文章】“痛打落水狗”是一句广为流传的俗语,常用来形容在对方已经失败或处于劣势时,继续施以打击的行为。这句话虽然在生活中经常被使用,但其来源却并不为人所熟知。本文将从出处、含义及使用场景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
“痛打落水狗”这一说法最早来源于鲁迅先生的一篇杂文《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借用“打落水狗”的比喻,批评那些对已经失败的人仍不放过、穷追猛打的行为。他主张对敌人应有“费厄泼赖”(Fair Play)精神,即公平对待,不应趁人之危。
“落水狗”原意是指掉进水里的狗,此时它已失去战斗力,若再被打,便显得过于残忍。鲁迅借此讽刺那些缺乏同情心、只知乘胜追击的人,强调在斗争中也应保持一定的道德底线。
后来,“痛打落水狗”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成语,用于形容对失败者不依不饶、继续攻击的行为,有时也带有贬义,表示对弱者的无情打击。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痛打落水狗 |
| 出处 | 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
| 原意 | 比喻对已经失败或处于劣势的人继续施以打击 |
| 引申义 | 对失败者不依不饶,甚至乘人之危的行为 |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批评或讽刺那些对弱势群体或失败者进行持续攻击的行为 |
| 文化背景 | 源自鲁迅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体现其思想深度与人文关怀 |
| 现代用法 | 常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中,带有一定贬义色彩 |
三、结语
“痛打落水狗”虽是日常常用语,但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鲁迅先生通过这一说法,不仅表达了对人性弱点的批判,也提醒人们在面对失败者时应保持一定的同情与宽容。了解这句成语的来历,有助于我们在生活中更理性地看待竞争与道德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