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求学翻译及原文】王冕是元代著名的画家、诗人,他的求学经历体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知识的执着追求。以下是对《王冕求学》原文的翻译与总结,并以表格形式进行对比展示。
一、原文(节选自《明史·王冕传》)
> 王冕者,诸暨人。幼贫,父使牧牛。冕于牛背上读书,或听村学中书声,辄辍耕而听之。母曰:“汝欲学,当先事农。”冕曰:“吾非为农也,愿学耳。”遂夜燃松明,坐佛殿中,读经书至夜分。后游学吴中,从韩性学,遂通儒术。
二、翻译
王冕是浙江诸暨人。小时候家境贫穷,父亲让他去放牛。王冕常常在牛背上读书,有时听到村学里传来读书声,就会放下手中的活儿去听。母亲说:“你想学习,应该先做好农活。”王冕回答:“我不是为了种地,我是想学习。”于是他晚上点燃松枝,在佛寺中读书到深夜。后来他到吴中地区游学,跟随韩性学习,最终精通了儒家经典。
三、总结与对比表格
| 项目 | 原文内容 | 翻译内容 |
| 人物 | 王冕,诸暨人 | 王冕,浙江诸暨人 |
| 家境 | 幼贫,父使牧牛 | 小时候家境贫寒,父亲让他放牛 |
| 学习方式 | 牛背上读书,听村学中书声 | 在牛背上读书,听到村学读书声就停下来听 |
| 母亲劝告 | “汝欲学,当先事农。” | “你想学习,应该先做好农活。” |
| 王冕回应 | “吾非为农也,愿学耳。” | “我不是为了种地,我是想学习。” |
| 后续发展 | 夜燃松明,坐佛殿中,读经书至夜分;游学吴中,从韩性学,通儒术 | 晚上点松枝读书到深夜;后来游学吴中,跟随韩性学习,精通儒家经典 |
四、总结
王冕的求学之路充满了艰辛与坚持。他虽出身贫寒,却始终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望。无论是放牛时的刻苦学习,还是夜晚在佛殿中的苦读,都展现了他对学问的执着。最终,他通过不断努力,成为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和画家,成为后世敬仰的典范。
王冕的故事不仅是一段个人奋斗的历史,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激励着无数学子在逆境中奋发图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