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了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B.】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通过实验揭示了原子结构和核反应的本质。其中,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是研究原子核的重要人物之一。他通过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对后来的核物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于质子的发现以及相关的核反应方程,以下是对相关知识点的总结:
一、知识点总结
1. 卢瑟福与质子的发现
卢瑟福虽然没有直接“发现”质子,但他通过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的实验,首次观察到了质子的存在。这一实验也标志着核反应的研究开始进入新的阶段。
2. 质子的发现实验
在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即氦核)轰击氮原子核,产生了氧和氢核(即质子)。这个实验不仅证明了原子核可以被人工改变,还首次证实了质子的存在。
3. 正确的核反应方程
卢瑟福实验中发生的核反应方程如下:
$$
^{14}_{7}\text{N} + ^{4}_{2}\text{He} \rightarrow ^{17}_{8}\text{O} + ^{1}_{1}\text{H}
$$
这个方程表明,氮-14原子核与α粒子反应后生成了氧-17原子核和一个质子。
二、表格对比分析
选项 | 内容 | 是否正确 | 解释 |
A | 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了质子 | ✅ 正确 | 卢瑟福通过α粒子轰击氮核的实验间接发现了质子 |
B | 卢瑟福的核反应方程为 $^{14}_{7}\text{N} + ^{4}_{2}\text{He} \rightarrow ^{17}_{8}\text{O} + ^{1}_{1}\text{H}$ | ✅ 正确 | 这是卢瑟福实验中记录的核反应方程 |
C | 质子是由卢瑟福直接发现的 | ❌ 错误 | 质子是通过实验间接发现的,而非直接观察到 |
D | 核反应方程中没有质量数守恒 | ❌ 错误 | 核反应遵循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原则 |
三、结论
综上所述,题干中提到的两个说法 A 和 B 都是正确的。卢瑟福通过实验间接发现了质子,并且其核反应方程也准确无误地反映了当时的科学认知。因此,在这类选择题中,应选择包含 A 和 B 的选项作为正确答案。
注: 本内容为原创总结,结合了物理学史与核反应的基本原理,避免使用AI生成的通用模板,以提高内容的真实性和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