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了了故事来源是什么】“小时了了”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从小就有过人的才华或聪明的表现。这句话出自《世说新语》,是古代文言小说中的一则经典故事,具有浓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价值。
以下是对“小时了了”这一成语的来源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相关信息。
一、
“小时了了”最早见于南朝刘义庆所编的《世说新语·言语》篇。该故事讲述的是东汉时期,孔君平与七岁的小儿(即后来的孔融)之间的对话。孔君平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来调侃孔融,而孔融机智回应:“未闻小儿是夫子家畜。”此番对答展现了孔融的聪慧与机敏,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
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智慧和语言艺术的重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儿童才智的尊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时了了”逐渐演变为一个成语,用于形容人在年幼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能。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成语名称 | 小时了了 |
| 出处 | 《世说新语·言语》 |
| 作者 | 刘义庆(南朝宋) |
| 故事背景 | 东汉时期,孔君平与七岁小儿(孔融)之间的对话 |
| 故事内容 | 孔君平以“孔雀是夫子家禽”调侃,孔融机智回应“小儿是夫子家畜” |
| 成语含义 | 形容人年幼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能或聪明 |
| 文化意义 | 反映古代对儿童智慧的尊重,强调语言表达的艺术性 |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夸赞他人小时候聪明有才,也可带讽刺意味(视语境而定) |
三、结语
“小时了了”作为一则源于古籍的经典故事,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承载了传统文化中对智慧与语言能力的推崇。在今天,它依然被广泛使用,成为评价一个人早年才华的重要表达之一。了解其出处和背景,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句成语的文化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