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襟危坐的危什么意思】“正襟危坐”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态度严肃、举止端正。但在理解这个成语时,很多人会对其中的“危”字产生疑问:这里的“危”到底是什么意思?是“危险”还是“高耸”?本文将从词语来源、含义解析以及常见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词语来源与结构分析
“正襟危坐”出自《史记·礼书》:“正襟危坐,不以私欲乱其心。”这里的“正襟”指的是整理衣襟,使衣着端正;“危坐”则是指端正地坐着,不是歪斜或随意的姿势。整体意思是: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
二、“危”的具体含义
在“正襟危坐”中,“危”并不是我们日常所理解的“危险”之意,而是有以下几种解释:
1. 高耸、端正:表示坐姿挺直、端正。
2. 正直、严肃:引申为态度严肃、庄重。
3. 古代的“危”字写法:在古汉语中,“危”字常与“正”连用,表示“端正、正直”。
因此,“危”在这里更接近于“正直、端正”的意思,而不是“危险”。
三、常见误解与辨析
| 词语 | 常见误解 | 正确含义 | 解释 |
| 危 | 危险 | 端正、正直 | 在“正襟危坐”中,“危”指坐姿端正,而非“危险”。 |
| 正襟危坐 | 形容紧张或害怕 | 形容严肃、庄重 | 指人坐姿端正、态度严肃,多用于描写正式场合。 |
四、实际使用场景
“正襟危坐”常用于以下语境:
- 描述一个人在正式场合(如会议、演讲)中的姿态;
- 表达对某事的重视和严肃态度;
- 在文学作品中描绘人物的庄重形象。
例如:
> 他正襟危坐,认真聆听领导讲话。
五、总结
“正襟危坐”是一个表达端正姿态和严肃态度的成语,其中的“危”并非“危险”之意,而是“端正、正直”的意思。理解这一成语的关键在于正确把握“危”的古义和语境用法,避免因现代词汇的干扰而产生误解。
表格总结:
| 词语 | 含义 | 来源 | 使用场景 | 常见误读 |
| 正襟危坐 | 整理衣襟,端正地坐着 | 《史记·礼书》 | 正式场合、严肃态度 | “危”误以为是“危险” |
| 危 | 端正、正直 | 古汉语 | 成语中 | “危险”、“高耸”等 |
| 正襟 | 整理衣襟 | 古代礼仪 | 姿态端正 | 无明显误读 |
| 危坐 | 正坐、端正坐姿 | 古代用法 | 严肃场合 | 无明显误读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正襟危坐”的“危”字虽看似简单,但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语言演变值得深入探讨。了解成语的真实含义,有助于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更加准确地运用这些传统词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