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磨针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铁杵磨针”是一个广为流传的励志故事,出自《方舆胜览》,讲述的是唐代诗人李白年少时因厌学而逃学,偶遇一位老妇人将铁杵磨成针,从而受到启发,重新立志苦学的故事。这个故事寓意深刻,常被用来鼓励人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一、文言文原文:
> 李太白少读书,未有所成,弃去。过市,见一老妪磨铁杵,问曰:“女何为?”曰:“欲作针。”太白曰:“铁杵安能为针?”妪曰:“功到自然成。”太白感其言,遂还,卒成大儒。
二、现代汉语翻译:
李白小时候读书并不专心,没有取得什么成就,就放弃了学习。有一天他路过集市,看见一个老妇人在磨铁杵,便问她:“您在做什么?”老妇人回答:“我想把铁杵磨成针。”李白惊讶地说:“铁杵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妇人说:“只要功夫到了,自然就能成功。”李白被她的话感动了,于是回去继续读书,最终成为一代大儒。
三、总结与表格对比
| 项目 | 内容 |
| 故事来源 | 出自《方舆胜览》 |
| 主角 | 李白(唐代著名诗人) |
| 故事核心 | 铁杵磨针,寓意坚持与毅力的重要性 |
| 老妇人角色 | 普通但智慧的女性,象征平凡中的坚韧 |
| 李白转变 | 从厌学逃学到发奋苦读,最终成为一代文豪 |
| 启示意义 | 做事贵在坚持,只要不放弃,终会有所成就 |
| 文言特点 | 简洁明了,叙事清晰,语言朴实,富有哲理 |
四、结语
“铁杵磨针”的故事虽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坚持不懈,终能克服;无论起点多么低微,只要努力奋斗,终能实现梦想。这个故事不仅激励了无数学子,也成为中华文化中勤奋与毅力的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