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斗折蛇行历史典故

2025-11-24 01:15:26

问题描述:

斗折蛇行历史典故,急到跺脚,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24 01:15:26

斗折蛇行历史典故】“斗折蛇行”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成语,常用于形容山路曲折蜿蜒、道路崎岖难行的状态。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原文为:“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这里的“斗折蛇行”形象地描绘了溪流在山间曲折前行的样子,宛如北斗星的形状和蛇的游动。

该成语不仅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也常被用来比喻人生道路的曲折与艰难,寓意着前进过程中需要不断克服困难,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

“斗折蛇行”原意是形容溪流在山间曲折蜿蜒,后引申为人生或事物发展的过程充满曲折与挑战。这一成语在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尤其在描写自然景观时,能生动展现地形的复杂性。同时,它也被赋予了更深的象征意义,强调在面对困境时应具备的毅力与智慧。

表格展示:

项目 内容说明
成语名称 斗折蛇行
出处 唐代·柳宗元《小石潭记》
原意 形容溪流在山间曲折蜿蜒,如北斗星和蛇般盘旋前行
引申义 比喻人生道路或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曲折与艰难
文学用途 常用于描写自然景观,增强画面感和意境
现代应用 多用于比喻人生经历、事业发展的不易与挑战
象征意义 强调在困境中坚持前行、勇敢面对挑战的重要性
语言风格 具有古雅韵味,多用于书面表达

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可以清晰地了解“斗折蛇行”这一成语的历史背景、文学价值及其在现代语境中的延伸意义。它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人生启示。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