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简介】“完璧归赵”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个成语源于战国时期,讲述了赵国的文臣蔺相如如何智勇双全,成功地将秦国索要的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避免了国家的损失,同时也维护了赵国的尊严。
故事背景是秦王企图以十五座城池为代价,换取赵国的稀世珍宝——和氏璧。赵国虽然实力不如秦国,但不愿轻易让出这件宝物。最终,赵王派蔺相如前往秦国交涉。蔺相如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勇气,在秦宫中巧妙周旋,不仅揭穿了秦王的虚伪意图,还机智地将和氏璧带回赵国,使秦王无法得逞。
“完璧归赵”不仅是一个历史事件,更象征着忠诚、智慧与勇敢,成为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典故。
完璧归赵简介总结表
| 项目 | 内容 |
| 故事出处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 时间 | 战国时期(约公元前3世纪) |
| 主要人物 | 蔺相如、秦王、赵王 |
| 核心事件 | 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成功将和氏璧带回赵国,未被秦国夺走 |
| 故事背景 | 秦国以十五城换赵国和氏璧,赵国不愿轻易让出此宝 |
| 故事意义 | 展现智慧、勇气与忠诚,维护国家尊严 |
| 成语含义 | 比喻将原物完整归还,不使丢失或受损 |
| 文化影响 |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典故,常用于形容坚守原则、不失本分的行为 |
通过“完璧归赵”的故事,我们不仅能了解古代政治外交的复杂性,也能感受到个人在关键时刻所展现的智慧与担当。这一典故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具有深远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