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七月原文及翻译你学过吗】《诗经·七月》是《诗经》中篇幅最长的一首诗,出自《豳风》,全诗共八章,内容描绘了古代农耕社会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和人民的艰辛。这首诗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也为我们了解先秦时期的社会风俗、农业生产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虽然《诗经》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常有涉及,但《七月》因其篇幅较长、语言古朴,很多学生可能只是浅尝辄止,并未深入学习。以下是对《诗经·七月》原文及翻译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关键内容。
一、
《诗经·七月》是一首叙事性很强的诗歌,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从春到冬的农事活动,反映了当时农民的辛勤劳作与生活状态。诗中通过具体的季节变化、农事劳作、祭祀活动等,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真实面貌。
诗歌的语言质朴自然,多用重复句式和白描手法,增强了节奏感和画面感。全诗共8章,每章内容各有侧重,依次描述了春季播种、夏季劳作、秋季收获、冬季储藏等不同阶段的生活场景。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 章节 | 原文(节选) | 翻译 |
| 第一章 |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 七月火星西沉,九月开始缝制冬衣。一月寒风呼啸,二月寒冷刺骨。 |
| 第二章 |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 | 春天阳光明媚,黄莺啼叫。女子拿着竹篮,沿着小路去采桑叶。 |
| 第三章 | 五月鸣蜩,六月晒荔。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 五月蝉声鸣叫,六月晒干荔枝。七月在田野,八月在屋檐下。 |
| 第四章 |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 九月寒露降临,十月清理谷场。酿好美酒,宰羊庆祝。 |
| 第五章 |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 二月凿冰声音响亮,三月将冰藏入冰窖。 |
| 第六章 |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 | 七月吃瓜果,八月摘葫芦。九月收麻籽,采野菜烧柴。 |
| 第七章 |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献于王母。 | 一月去猎狐,捕捉狐狸献给王母。 |
| 第八章 |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七月在野外,八月在屋檐,九月在门边,十月蟋蟀爬进床下。 |
三、学习建议
虽然《诗经·七月》不是所有学生都深入学习的内容,但其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不容忽视。对于有兴趣进一步了解的学生,可以结合注释和背景资料进行阅读,也可以通过朗诵和赏析来体会其中的语言之美和情感表达。
此外,《诗经》作为中华文化的经典之作,学习它不仅能提升语文素养,还能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
结语:
《诗经·七月》虽内容繁复,但正是这种真实而生动的描写,使它成为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文献。如果你曾经学过这首诗,或许还记得那些关于四季、农事与生活的细腻描写;如果没有学过,也不妨尝试读一读,感受古人生活的温度与诗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