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孙权劝学中的古今异义词和一词多义有哪些

2025-11-25 22:39:52

问题描述:

孙权劝学中的古今异义词和一词多义有哪些,麻烦给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25 22:39:52

孙权劝学中的古今异义词和一词多义有哪些】《孙权劝学》是出自《资治通鉴》的一篇文言短文,讲述了孙权劝说吕蒙学习,吕蒙后来才略大增的故事。文章虽短,但语言精炼,蕴含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尤其是古今异义词和一词多义现象较为典型。

以下是对《孙权劝学》中常见古今异义词和一词多义的总结分析,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用法与演变。

一、古今异义词

文言词语 现代含义 古代含义 说明
学习、学问 学问、学业 “学”在文中指学习的过程或结果
就、于是 才、竟然 表示时间上的承接或转折
只是 只、仅仅 表示限制条件
并且、可是 连接两个动作或状态 表示并列或转折关系
于是、就 最终、终于 表示事情的结果
就、立即 假如、如果 表示假设或条件
再、又 改变、更换 表示改变状态或行为

> 说明:这些词在现代汉语中意义已发生较大变化,阅读古文时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其具体含义。

二、一词多义现象

文言词语 含义1(语境) 含义2(语境) 含义3(语境) 说明
看见(“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知识、见识(“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接见、会见(“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
是(“蒙辞以军中多务”) 成为(“为学”) 替、给(“为我谢曰”) 根据句意可作动词或介词
用、拿(“蒙辞以军中多务”) 因为(“以告”) 认为(“以君之力”) 多种语法功能,需结合语境理解
像(“若听茶声”) 你(“若为佣耕”) 如果(“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表示比喻、称谓或假设
心思、意图(“蒙乃始就学”) 情趣、意境(“意与俱去”) 猜测、认为(“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不同语境下意义不同

> 说明:一词多义是文言文的重要特点之一,掌握其不同用法有助于准确理解文章内容。

总结

《孙权劝学》作为一篇经典文言文,不仅具有思想教育意义,同时也展示了古代汉语的丰富性与灵活性。通过分析其中的古今异义词和一词多义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言文的语言规律,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建议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积累词汇的多种含义,并结合上下文进行推断,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文言文的精髓。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