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中的泥丸是什么意思】在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有一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其中“泥丸”一词出现在“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一句中。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同时也展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泥丸”字面意思是“泥团”或“小泥球”,但在诗中并非指实际的泥土,而是用来比喻乌蒙山的庞大和巍峨。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将高耸入云的乌蒙山比作“泥丸”,以此表达红军面对困难时的从容与不畏艰险的精神。
一、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1935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反映了红军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胜利的历史过程。诗中“乌蒙磅礴走泥丸”一句,通过比喻手法,将乌蒙山形容为“泥丸”,意在突出红军在极端艰苦环境下依然坚定前行的英雄气概。
“泥丸”本义为小泥球,但在诗中被赋予了象征意义,代表着红军不畏艰险、视困难如无物的精神风貌。这种艺术表现方式,使诗句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诗句原文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 出处 | 毛泽东《七律·长征》 |
| 作者 | 毛泽东 |
| 创作时间 | 1935年 |
| “泥丸”含义 | 字面为“小泥球”,诗中比喻乌蒙山的庞大与巍峨 |
| 艺术手法 | 夸张、比喻 |
| 表达主题 | 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 |
| 历史背景 | 长征期间红军翻越千山万水,克服自然与敌人的双重挑战 |
三、结语
“泥丸”虽小,却在诗中承载了巨大的象征意义。它不仅体现了红军战士的豪情壮志,也展现了毛泽东诗歌语言的独特魅力。通过对“泥丸”的解读,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七律·长征》所传达的革命理想与精神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