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的中心论点是哪句】《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写的一篇著名议论文,文章主要探讨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并批判了当时社会轻视师道、耻于求师的不良风气。本文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为核心观点,强调了教师在传授知识、解答疑惑、传承道德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
《师说》的中心论点在于强调“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韩愈通过论述“古之学者必有师”,指出无论身份高低、年龄大小,只要愿意求学,就应当虚心向师学习。文章还提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说明师生关系是相对的,应相互尊重、共同进步。
韩愈认为,“圣人无常师”,即真正的智者并不拘泥于固定的老师,而是善于向他人学习,这种开放的学习态度是值得提倡的。他进一步指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就是说,只要有道理的地方,就有老师的存在,这进一步强化了“从师”的普遍性和必要性。
因此,《师说》的中心论点可以概括为:
> “古之学者必有师。”
这句话不仅是全文的核心,也是作者立论的基础,贯穿全文始终。
二、表格展示
| 内容类别 | 具体内容 |
| 文章名称 | 《师说》 |
| 作者 | 韩愈 |
| 写作背景 | 唐代社会轻视师道,士大夫耻于从师,韩愈对此现象进行批判 |
| 中心论点 | “古之学者必有师。” |
| 核心思想 | 强调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反对耻于求师的风气 |
| 关键句子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 论证方法 | 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 |
| 现实意义 | 提倡尊师重道,鼓励虚心求教,强调学习应不拘一格 |
三、结语
《师说》不仅是一篇议论文,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体现。韩愈通过对“师”的定义和作用的深入剖析,提出了一个超越时代的思想——“从师”不仅是获取知识的方式,更是个人修养与社会进步的基石。这篇文章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保持谦逊与开放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