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乘之国词语解释】“千乘之国”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最早出现在《论语·颜渊》中,孔子在与弟子子路的对话中提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接着又说:“千乘之国,不可信也。”这里的“千乘之国”指的是拥有千辆战车的国家,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军事力量强大、国力雄厚的大国。
“千乘”中的“乘”是古代的一种战车单位,一辆战车一般由四匹马和一名士兵组成,因此“千乘”即指一千辆战车,象征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在古代社会,“千乘之国”不仅是军事上的象征,也代表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综合实力。
“千乘之国”最初是用于描述拥有大量战车的国家,后来引申为一个国家的实力象征。它不仅体现了军事力量的强大,还反映了国家的整体国力。在现代汉语中,“千乘之国”常被用来比喻实力雄厚、影响力大的国家或组织。
表格:千乘之国词语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词语名称 | 千乘之国 |
| 出处 | 《论语·颜渊》 |
| 含义 | 拥有千辆战车的国家,象征军事力量强大 |
| “乘”的含义 | 古代战车单位,一辆战车包括四匹马和一名士兵 |
| 引申意义 | 国家实力、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体现 |
| 现代用法 | 比喻实力雄厚、影响力大的国家或组织 |
| 历史背景 | 春秋战国时期,战车是主要作战工具,国家强弱常以战车数量衡量 |
通过了解“千乘之国”的来源和演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在古代和现代的使用意义,也能更深入地认识中国古代社会对军事力量的重视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