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式微原文及翻译】《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语言质朴。其中《式微》是《诗经·邶风》中的一篇,表达了对劳役繁重、生活艰难的不满与哀怨。以下是对《式微》原文及其翻译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原文与翻译总结
《式微》是一首反映劳动人民在艰苦环境中生活的诗篇,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全诗通过反复的句式和意象,表现出对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的控诉。
原文:
> 式微式微,胡不归?
> 微君之故,胡为乎泥中?
翻译:
> 天色渐暗天色渐暗,为什么还不回家?
> 要不是为了君王,为何要在泥水中奔波?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式微式微,胡不归? | 天色渐暗天色渐暗,为什么还不回家? |
| 微君之故,胡为乎泥中? | 要不是为了君王,为何要在泥水中奔波? |
三、诗歌背景与赏析
《式微》出自《诗经·邶风》,属于“国风”部分,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诗中“式微”意指天色昏暗,象征着生活的艰难与压抑。“泥中”则形象地描绘了劳动者在恶劣环境中的艰辛。
这首诗虽然只有两句,但结构紧凑,情感深沉,体现了《诗经》中“赋、比、兴”的艺术手法。通过反复咏叹,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也反映出古代人民对生活的无奈与对自由的渴望。
四、结语
《式微》虽短,却蕴含深刻的社会意义。它不仅是一首描写劳动人民苦难的诗篇,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阶级矛盾与民生疾苦。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体会《诗经》所承载的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