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膏继晷的意思】“焚膏继晷”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勤奋学习、刻苦工作,夜以继日,毫不懈怠。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人对学问的执着追求,体现了古人对知识的尊重与不懈努力的精神。
一、成语释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焚膏继晷 |
| 拼音 | fén gāo jì guǐ |
| 出处 | 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作也。然则其穷愁感愤,慷慨悲歌,自是其性情之发耳。……少陵(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余亦谓:‘焚膏继晷,以求其妙。’” |
| 字面意思 | “焚膏”指点燃灯油,“继晷”指接续日光,即点灯熬夜,比喻日夜不停地学习或工作。 |
| 引申意义 | 形容人勤奋刻苦,不畏艰难,持续不断地努力。 |
二、成语用法
- 适用对象:多用于形容学者、学生、工作者等在学习或工作中非常努力的人。
- 使用场景:可用于表扬他人的勤奋精神,也可用于自我激励。
- 常见搭配:如“他焚膏继晷,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别 | 成语 |
| 近义词 | 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孜孜不倦 |
| 反义词 | 懒惰怠工、得过且过、敷衍塞责 |
四、文化背景与现实意义
“焚膏继晷”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理想的坚持。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中,保持勤奋刻苦的态度,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总结
“焚膏继晷”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表达了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工作的敬业精神。它提醒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都应该以这种精神来激励自己,勇往直前。
结语:
“焚膏继晷”不仅是古人的智慧结晶,更是现代人值得学习的奋斗精神。愿我们都能像古人一样,在追梦的路上,焚膏继晷,不负韶华。


